“Be not inhospitable to strangers, lest they be angels in disguise"
別對陌生人冷漠,說不定他們是天使的化身。
─ 巴黎,莎士比亞書店(Shakespeare and Company)
遵行著這句話,一路上驚喜連連。
已經不急著將他/她們推開了,甚至對這樣的邂逅有些著迷。
#01 │ paris
初抵巴黎,隨意在住處附近漫步,返程搭公車時,遇上一家人。
帶著3名小孩的婦人為我指引方向,到目的地時還提醒我記得下車。
等車時,兩兄弟不時打鬧,小孩總喜歡引人注目,兩人邊打邊往我這兒瞄。
「可以幫他們拍張照嗎?」我問婦人。
「ok啊」
按下快門前,正在打鬥的哥哥,突然轉過身,
對著鏡頭微笑。
這就是「怦然」的感覺嗎? (暈)
姐姐的心融化了。這個男孩,姐姐可以。
#02 │ paris
那晚到艾菲爾鐵塔(La Tour Eiffel)登頂後,
這對男女突然叫住了我,主動幫我和鐵塔合影。
女生住在巴黎郊區,男生來自西班牙、是個畫家,兩人在巴塞隆納(Barcelona)相識。
男生不大會說英文,幾乎都靠女生居中翻譯,
但男生還是很熱情地攀談,即使單字說得支離破碎,
但配上肢體語言,仍無礙溝通,還是覺得那晚聊得很愉快。
就像一名友人曾說,
「不用怕英文不好會有所阻礙,老外搞不好還認為你很有趣,
就算你像劉毅等人英文流利,別人也不一定會想找你說話。」
重要的是你的態度、你面對人的樣子。
「不好意思,可以請你喝一杯嗎?」,男生將手中的啤酒
遞到我面前。
我接起啤酒就往嘴裡灌,但喝下去的剎那突然擔心會不會被下藥。
想歸想,但還是繼續喝下去了(喂),一路上仰賴直覺,我想眼前的兩人值得信任。
離開時,兩人主動和我握手,不停說「很高興認識妳」,
一個人旅行,真的一點都不孤單啊。
#03 │ paris
那夜準備搭地鐵回家,在售票機前翻找零錢。
「小姐,你需要車票嗎?」女子進站後,在閘口另一頭問我。
需要是需要,但自己買就行了啊,不過還是開心接受女子的好意。
「謝謝,妳人真好。」
「這是我的榮幸。」她說。
女子是名在法國長大的美國人,
聽到我來自台灣反應激動。
「我25年前擔任電視台記者時,曾到台北工作。
噢,那時你應該還沒出生。」女子邊說邊發出豪邁笑聲。
「噢我出生了,差不多一歲吧。」(沒禮貌)
見我不停道謝,女子向我解釋,曾在一年前發生和我類似情況,
某個深夜在地鐵站焦急地找錢買車票,遇到一名很棒的女子這樣幫她,
於是,她決定以後也要這麼做。
「我是妳第一個幫助的女孩嗎?」我問。
「沒錯」
「噢,這是我的榮幸。」我笑著學她說。
#04 │ dublin
「不同於北歐人重視智力、邏輯;西班牙人很感性、重感官,
他/她們懂得尋歡、逗人開心,且從不悔恨過往。」
一名熱愛西班牙的德國人向我分析。
到Howth遊玩的那天,搭公車返市區時,坐後座的一名男子,
握著把烏克麗麗,逕自唱了起來。
歌聲稱不上動人,甚至有些荒腔走板,但看他享受其中、
自得其樂模樣,不禁想隨他的音樂搖擺。
忍不住轉頭搭訕。
「你來自哪裡呢?」
「西班牙」
「果然」我心想。
和他同行的幾名西班牙友人,見我的舉動笑了起來(友善的那種),
男子跟著露出靦腆笑容。
到站前,男子和友人們齊唱Adele的「Someone Like You」作結。
因為他們,整部車充滿爽朗笑聲,下車時,腳步似乎也輕盈了起來。
#05 │ Vatican
不經意的相遇,是旅途中最大的收穫,
你們的笑容,為城市做了最美好的詮釋。
男、羅馬尼亞人,年齡不詳、目測不到20歲。
前往聖彼得大教堂途中,邊走邊吃牛肚包,
站在店外抽菸的侍者把我叫住。
「坐下來吃吧 ! 」
(在義大利(梵諦岡也許也是),在餐廳內用餐會另收座位費)
我有些遲疑。
「沒關係,現在沒什麼人。」
我隨意挑了個位置坐下,面對桌上擺放整齊的銀製餐具,
手握裝食物的白色紙袋,狼吞虎讌地咀嚼著。
「Bon Appétit !」侍者笑得燦爛。
「這句中文怎麼說呢?」
「用-餐-愉-快」我試著把速度放慢。
光這4個字,就包含四種聲調,對老外而言有些難度,
男子跟著複誦、略顯吃力,但招牌式的燦笑,依舊不變。
同步更新於FB
留言列表